我省上半年生产总值为39658.1亿元
7月24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态势,结构和效益改善势头比较明显,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核定,上半年我省生产总值(GDP)为39658.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6%,保持在合理区间。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魏华祥介绍,上半年,山东产业结构趋优。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271.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7731.9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9654.4亿元,增长8.5%。三大产业比例为5.74:4.7:49.6,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
其中,工业结构继续呈现“两高一低”的特点,上半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8%和8.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5个和2.8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4.9%,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短板进一步拉长,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4%;同时,投资结构趋优。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其中,服务业投资增长15.1%,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57.6%,同比分别提高0.5个和9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自4月份以来持续下降,降幅为7.9%。薄弱领域投入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中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5.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52.7%;消费结构趋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3%,其中乡村零售额增长10.3%,增速快于城镇市场1.2个百分点,成为消费新亮点。
此外,上半年,我省外贸进出口885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其中,出口4825.6亿元,增长1.4%;进口4032.8亿元,增长0.9%。
魏华祥说,我省经济市场预期稳定向好。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购进价格分别上涨4.1%和3.9%,出厂价格涨幅连续5个月高于购进价格。先行指标保持较快增势,公路货运量增长7.5%,外贸港口吞吐量增长8.3%。消费者信心指数表现良好,二季度为123.4,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企业生产经营预期较为积极,二季度,我省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4.99,企业景气指数为126.46,分别高于去年同期3.08和4.26点,处于120以上的“较为景气”区间。
与此同时,我省“四新”经济成长持续提速。编制了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方案,国家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达到203家和85家,分别居全国第二和第三位。上半年,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服务器、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19.4%、100%、58.3%和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