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青岛高新区总工会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聚焦

工会如何有效参与乡村振兴战略

       “有的放矢”是重要的工作方法。瞄准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是工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的”;落实省总工会“五个强化”工作理念,在乡村建立工会组织、培养农村新型产业工人、突出文化引领、参与精准扶贫、服务生态建设,是全省工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矢”。
       工农结合,在农村织密织牢工会组织网。乡村振兴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坚持“党建带工建”,建立乡镇、村居(社区)、企业“小三级”工会,是我们在参与过程中强化基层基础的有力契机。要努力做到三个盯牢:一是盯牢新业态新模式新领域。顺势而为,把工会建到产业链上去,建到村(社区)、园区、农家乐(民宿)、合作社(协会)中去,建到网络销售全链条从业人员队伍中去。二是盯牢特色小镇。各地已形成或正在创建的特色小镇是推动产业集聚、创新和升级的新平台,融合风貌、文化、旅游等多元要素特色发展的新载体,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全市新型城镇化的排头兵。工会有必要从特色小镇筹建之初,就把小镇建会作为工作目标,及早介入,给予支持,打造规范化示范点。三是盯牢乡镇工会。乡镇工会是一线工作的桥头堡。县级以上工会都要坚持服务下沉,帮助基层解决“无钱干事、无人干事”问题。
       发挥工会作用,帮助农民变身新型产业工人。新型职业农民其实就是农业战线的产业工人,是我们潜在的或新的工作对象。习总书记讲“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这些话,我们必须牢记在心,下大气力开发人力资本,推动农民变身新型产业工人。一是运用互联网+思维,为大家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培育产业富民新动能;二是扶持打工人员和有创业意愿的留守农民以创业带就业,增强农村“造血”功能。德州武城在环保治理的倒逼下,通过建设“共享工厂”,让技术工人成为企业合伙人,使散乱污业主成为自由经营体,既解决“乱藤缠死树”问题,又促进了产业升级,就是一个好例子。三是帮助农民提升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坚持“两拓展两深化”,提升帮扶救助精准效果。拓展深化驻村帮扶,继续选派精干力量参与第一书记工作,确保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取得更大实效;拓展深化省内东西部扶贫协作,从市、县两个层面主动加强联系,帮助欠发达地区农村寻找适合发展的产业,开发资源。
       突出绿色环保,让乡村更生态、更宜居。我们都对乡村有感情,期盼生态文明更好,工会可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组织工会专兼职干部、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职工(劳模)志愿者三支队伍,深入企业、社区开展环保宣传志愿服务;围绕企业经营发展目标,在职工中广泛开展“我为环保献计策,节能减排作贡献”活动,征集和评选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合理化建议“金点子”;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生产中的环保技术升级改造,积极研究攻关环保技术。
       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乡村文化振兴。要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区域职工活动阵地,按照设施布局科学化、运营服务规范化、资源利用多元化的要求,打破资产所有属性,强化开门开放工作理念,以乡镇党群服务中心、农村文化广场、闲置厂房场地和现有职工活动中心为依托,通过自建、联建、共建、租赁等方式,尽快建成一批功能要素齐全、辐射带动明显的区域性职工活动中心、站、点,把文化宫、职工服务中心、职工书屋送到职工身边。要加强教育引导,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持续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选拔优秀宣讲员到企业车间、乡村社区去体验生活,完善演讲内容,到各级新时代传习中心(站)开展宣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要深度参与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组织群众性评选,树立更多可信可学的身边榜样;发挥工会信息化平台的传播作用,深挖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富矿,激发道德暖流;发挥工会作为有关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将精神文明创建、禁毒、反邪教等社会治理任务在农村落实到位;开展职工志愿服务活动;将乡村记忆馆等优秀农村文化资源纳入职工教育培训体验基地建设规划,分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