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兰飞:专注轮胎领域技术研发 深耕二十年成为行业佼佼者
每个行业总有那么一群人,把平凡的岗位工作做到极致。
董兰飞是软控股份有限公司海威物联事业部总工程师,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她深耕轮胎RFID技术近20年,致力于研究轮胎内部的身份证应用技术,不断扩大研发格局,形成了一套包括RFID电子标签产品、工艺、自动化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内的RFID智能轮胎整体解决方案,实现橡胶轮胎产业链多工序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
靶向攻关 研发RFID智能轮胎整体解决方案
轮胎行业传统管理模式如何破局?如何向精细化、智能化管理转型升级?RFID技术凭借其扫描速度快、可穿透扫描、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强、数据存储容量大、体积小等优点,成为新型轮胎数据载体的更优选择。将RFID电子标签作为数据信息载体植入到轮胎中,成为轮胎全生命周期的唯一身份标识,可实现轮胎在生产、物流、使用、翻新等环节的自动识别,实现防伪和数据追溯,提高管理效率,满足轮胎企业智能化管理、轮胎产品大范围流转等需求。
董兰飞创新性地将RFID技术与轮胎工艺相结合,突破RFID标签与轮胎橡胶结合、炭黑及钢丝帘布对射频信号屏蔽等关键技术,从轮胎RFID标签结构、工艺、植入轮胎方法等方面综合研发,在全球范围内率先研制出适用于轮胎内部的系列化轮胎用RFID电子标签,确保RFID技术在轮胎全生命周期安全可靠应用。整体技术经科技成果鉴定,处于全球领先行列。
坚持不懈 推进RFID技术产业化应用
由于RFID电子标签属于微小、异型电子元器件,如何匹配轮胎行业大规模机械化的生产模式,提升RFID轮胎产能,是RFID技术在轮胎行业产业化应用的关键问题。
为实现RFID轮胎规模化生产,董兰飞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将RFID标签加工植入工艺与轮胎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过程结合,设计并研发轮胎用RFID标签自动封胶设备、自动植入设备。该套设备的成功研制,实现RFID电子标签胶片的自动化制备,并使电子标签在适应轮胎生产节奏的情况下,自动化地完成植入,填补国内外空白,处于全球领先行列,为RFID轮胎产业化生产奠定自动化基础。
勇担重任 主导起草橡胶轮胎行业ISO国际标准
作为轮胎用RFID ISO标准工作组ISO/TC 31/WG10召集人与项目负责人,董兰飞勇担重任,在2015年,主导制定轮胎用RFID电子标签四项ISO国际标准。在国际上,她积极倡导,联合来自16个国家的60余名专家完成国际标准起草,相继于2019年、2020年完成国际标准的首次发布。该四项国际标准打破了我国橡胶轮胎产业国际标准化工作零主导的局面,成为我国主导起草的橡胶轮胎行业第一批ISO国际标准。
在完成ISO国际标准发布后,董兰飞马不停蹄、奋勇向前,结合我国轮胎产业链具体情况,又主起草完成了我国轮胎用RFID电子标签相关4项国家标准(2023年12月,前3项国家标准已经发布),这些标准的发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我国轮胎行业规范应用RFID技术扫清障碍,为轮胎行业安全、规范应用RFID技术提供技术指导。
稳扎稳打 推进产业链优化创新
近年来,董兰飞的多项研发成果先后获评石化联合会专利金奖、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励。董兰飞本人先后荣获 “青岛产业领军人才”“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标准化突出贡献个人”“青岛工匠”“青岛市工人先锋”“青岛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等荣誉称号。
面对荣誉,董兰飞不骄不躁,继续稳扎稳打,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态度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她时常说:“希望RFID技术在轮胎行业得到深入、普及应用。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人才扎根青岛高新区这片热土,借力区域优势,激发科创活力,推进产业链的优化和协同创新,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